南繁基地,总书记为何如此关心

发布编辑人:创世纪发布时间:2022.07.22

 

 

2022-06-17 11:14新华社客户端官方帐号 

南繁基地,总书记为何如此关心 

半月谈记者 陈凯姿 

4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海南考察的第一站选在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这里是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的大脑。这座基地,为何让总书记如此关心?

农业科研人员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里研究水稻长势 张丽芸

育种天堂

北纬18度,气候温润,光热充沛,绿意盎然。从海南陵水过三亚到乐东,一方方农田绘就南繁耕作图。

育种需一代代种植、纯化、稳定。种子的加代密码,就藏在海南独特的气候环境里。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农业科研人员着手农作物种子异地选育工作,一路向南寻找繁育基地,终于发现被誉为天然大温室的海南岛南部地区这一不可多得的育种天堂。对新品种选育而言,这里是优良孵化器,甚至是加速器

相比我国其他地区,种子在这里一年可繁育两代甚至三代,极大缩短了育种周期。育种材料的抗病性及对湿、光的反应等也可同步完成鉴定,非常有利于新品种提升竞争力、扩大覆盖规模。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这样总结。

把最好的土地腾给南繁。为了保障国家育种大计,2014年以来,海南省专门成立南繁管理局,在三亚、陵水、乐东三地辟出占地26万多亩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辅以高标准农田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来此工作的科研人员完全可以拎包入住,种植、采收、晾晒、脱粒、打包储藏……所有育种环节顺畅无阻。

20206月,崖州湾科技城在崖州湾畔挂牌,依托南繁育种传统布局科研平台,成为科技城重中之重的工作。次年5月,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正式亮相,创新力量得以在此进一步汇聚,生出更茁壮的根来。

良种摇篮

4月,火热的阳光洒在三亚崖州湾坝头村,水稻新品种新一轮试验正酣。去年,基地双季稻亩产突破1500公斤,实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遗愿。

杂交水稻的成功一半功劳应该归功于南繁。袁隆平曾这样评价。据不完全统计,从南繁走出去的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已超过3亿公顷。国人餐桌上的一碗米饭,种源超过八成来自南繁。可以说,南繁科研育种的工作,具有养育中华民族的战略意义。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副院长杨小锋说,南繁已是中国优良种子的摇篮,我国有近2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南繁获得,每次品种更新增产幅度都在10%以上。每年,数千万公斤优良种子,从这里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

粮种、蔬菜、油料作物……60年来,经由南繁培育的品种不断充实丰富着中国人的米袋子、菜篮子、油罐子。

良种还需良匠培。南繁是我国农业科研人员不能不来的地方。每年11月至次年5月,全国80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约7000名农业专家来到海南,投入紧张的育种工作。几十年间,南繁的田野上不但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西北瓜王吴明珠、玉米大王李登海、抗虫棉发明家郭三堆等院士的身影,还涌现出大批80后、90后年轻农业专家。一代代农业科研人持续接力,让南繁两个字有了让人安心的分量。

如今,南繁的标签还多了国际合作大舞台“‘一带一路立交桥。南繁专家、海南大学副校长曹兵说,南繁近年来成为一场场科研大会战的主战场,也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农业创新的橱窗。转化日畅、合作日新,南繁的每一天都繁忙而充实。

如今,南繁是全国最大、最开放、最具影响力的农业科技试验平台。南繁管理局副局长郭涛说。

科研人员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工作 杨冠宇

种业硅谷

办公室里,技术员郭巧平正借助手机远程查看智慧农田里的农作物,他的移动监测车还可以随时开展气象、土壤和水质监测。

三亚市中心以西40多公里,在郭巧平身处的崖州湾科技城,高科技育种方式越来越普及。依托崖州湾科技城,将南繁建设成为集科研、生产、销售、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种业硅谷,是南繁人共同的梦想。

我们在这里谋划建设了10座综合性科研育种平台,总面积超过24万平方米,已配置2762台仪器设备,计划组建14个院士创新团队,聚集约800名科研人员全时开展种业创新研究,目的就是合力攻关种子重大科学问题。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合作交流部负责人夏勉说。2021年,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成立伊始就搞起揭榜挂帅,启动76个种业卡脖子重大联合攻关项目,立下种业攻关军令状。

随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16家国内顶级育种科研院所在此集聚,中国种子集团、隆平高科、科沃施等国内外607家涉农企业相继登台,种业创新主体在崖州湾奏出交响强音。

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长蒋志敏介绍,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城正着力打通集检测前端、田间服务、实验室管理、成果转化、经营创收为一体的南繁全产业链,推动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实施方案尽早落地。科技城还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加快创建种业知识产权特区,保护种业创新和新品种专利。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南繁管理局副局长唐浩说,接下来我们要制定新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砌牢中国饭碗的坚实底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刊于《半月谈》2022年第11期)